在众多癌症类型中,淋巴瘤常常以隐匿的方式发展,却对人体健康有着巨大威胁。了解其常见症状、高危人群以及形成危险因素,是有效预防和早期诊治的关键。
这是淋巴瘤最典型的症状之一。患者通常会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发现无痛性的肿块,这些肿块质地较硬,初期可活动,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相互粘连融合。
例如,有的人在洗澡时偶然摸到颈部有个小肿块,没有疼痛感,往往容易忽视,而这可能就是淋巴瘤的早期表现。
淋巴瘤患者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一般在 38℃左右,有时呈持续性发热,有时则为间歇性发热。这种发热与普通感冒或感染引起的发热不同,使用常规的退烧药效果不佳,且发热常常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夜间睡眠时大量出汗,湿透睡衣和床单,醒来后出汗停止,这也是淋巴瘤较为常见的症状。盗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长期盗汗还可能导致患者身体虚弱。
在没有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量的情况下,患者体重在短期内(如 1-2 个月内)明显下降,体重减轻超过 10%。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在体内大量增殖,消耗了身体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部分淋巴瘤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症状,瘙痒程度不一,可轻可重,且瘙痒部位不固定,搔抓后皮肤可能会出现红斑、丘疹等改变。这种皮肤瘙痒可能是由于淋巴瘤细胞释放的某些物质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所致。
1、艾滋病患者:由于艾滋病病毒(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 CD4+T 淋巴细胞数量急剧减少,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患淋巴瘤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
2、器官移植受者:为了防止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这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机体对肿瘤细胞的监视和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增加淋巴瘤的发病风险。
3、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紊乱,长期处于免疫激活状态,容易引发淋巴瘤。
1、EB 病毒感染者:EB 病毒与多种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如 Burkitt 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EB 病毒感染人体后,可长期潜伏在 B 淋巴细胞中,通过多种机制促使淋巴细胞发生恶变。
2、人类 T 淋巴细胞病毒 1 型(HTLV-1)感染者:HTLV-1 主要感染 CD4+T 淋巴细胞,可导致成人 T 细胞白血病 / 淋巴瘤,在日本、加勒比海地区等高发。
1、从事化工行业者:长期接触苯、甲醛、氯乙烯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致癌性,会对人体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增加淋巴瘤的发病风险。例如,在塑料制造、橡胶加工、染料生产等行业工作的人员,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这些有害物质,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2、长期暴露于辐射环境者:如从事放射治疗的医务人员、核电站工作人员等,长期接受大剂量的电离辐射,会损伤人体细胞的 DNA,导致基因突变,进而引发淋巴瘤。
家族中有淋巴瘤患者的人群,患淋巴瘤的风险相对较高。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与淋巴瘤的发生有关,如 P53 基因、ATM 基因等。如果家族中存在这些基因突变,后代患淋巴瘤的几率可能会增加。
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免疫系统出现紊乱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能会失控,从而导致淋巴瘤的发生。
长期的精神压力、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过度劳累等)都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加淋巴瘤的发病风险。
除了上述提到的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和辐射外,环境污染也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生有关。例如,空气中的污染物、水污染中的有害物质等,都可能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对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造成损害,进而引发淋巴瘤。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可能增加淋巴瘤的发病风险。长期食用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以及加工肉类、腌制食品等,会导致身体摄入过多的有害物质,同时营养不均衡,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相反,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健康,降低淋巴瘤的发病风险。
淋巴瘤虽然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但通过了解其常见症状、高危人群和形成危险因素,我们可以提高警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必要时进行相关的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远离有害物质,对于预防淋巴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重视健康,共同筑起抵御淋巴瘤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