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肿瘤患者而言,适当的运动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康复,还能在心理层面给予积极的支持。
但并非所有运动都适合肿瘤患者,以下成都普济金方堂大药房为您详细介绍几种适合肿瘤患者的运动及其原因,以及合理的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需要注意的细节。
散步是一种温和且几乎适合所有肿瘤患者的运动方式。散步时,身体各部位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尤其是腿部肌肉。
对于肿瘤患者,很多人在治疗过程中身体较为虚弱,散步强度低,不会给身体造成过大负担。它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更高效地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到各个器官和组织,有利于受损细胞的修复和身体机能的恢复。
而且散步可以在户外进行,患者能呼吸新鲜空气,感受自然环境,缓解心理压力,改善情绪状态。
运动频率:建议每天进行散步运动,每次 30 分钟至 1 小时为宜。可根据自身情况,将一次散步拆分为两次进行,比如早、晚各散步 15 - 30 分钟。这样既能保证运动量,又不会让身体过度疲劳。
运动注意细节:
运动前准备:选择一双舒适、合脚且具有良好支撑性的运动鞋,避免在过硬或不平整的路面行走,如鹅卵石路等,防止扭伤。运动前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活动手腕脚踝、慢走几分钟等,让身体适应即将开始的运动。
运动中:控制步行速度,以能正常与人交谈为宜,避免气喘吁吁。如果出现头晕、心慌、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必要时寻求帮助。
运动后:散步结束后不要立刻坐下或躺下,可缓慢走动几分钟,做一些简单的腿部拉伸动作,帮助放松肌肉,缓解疲劳。
瑜伽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训练。通过各种体式的练习,如三角式、树式等,能帮助肿瘤患者拉伸肌肉和关节,增强身体的柔韧性,预防因长期卧床或缺乏运动导致的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同时,瑜伽中的呼吸法,比如腹式呼吸,能增加肺部的通气量,提高身体的氧气摄入,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在心理方面,瑜伽强调身心的统一,在练习过程中患者专注于动作和呼吸,能让思绪平静下来,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运动频率:每周进行 3 - 5 次瑜伽练习较为合适。每次练习时间控制在 45 分钟至 1 小时,中间可适当安排休息时间。
如果刚开始接触瑜伽,身体适应能力较差,可以先从每周 2 - 3 次练起,待身体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频率。
运动注意细节:
运动前准备:穿着宽松、舒适的瑜伽服,选择一个安静、通风良好的空间进行练习。准备好瑜伽垫,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摩擦力,防止滑倒。练习前避免进食过多,可在练习前 1 - 2 小时适量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
运动中:不要过度追求动作的标准和难度,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如果在练习过程中感到某个动作过于吃力或疼痛,应立即停止该动作,避免强行用力造成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保持呼吸均匀、平稳,不要憋气。
运动后:练习结束后,可进行简单的冥想放松,帮助身体和精神恢复平静。补充适量的水分,但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
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
其独特的运动方式能使全身各部位都参与运动,协调身体的各项机能。肿瘤患者在练习太极拳时,身体的气血运行得到改善,能促进新陈代谢。
并且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在练习过程中患者需要集中注意力,用心去感受每个动作的细节,这有助于培养患者的专注力和耐心,转移对疾病的过度关注,从而保持积极的心态。
运动频率:每周进行 4 - 6 次太极拳练习,每次练习时间在 30 - 60 分钟左右。练习时应根据自身体力和精神状态调整节奏,避免过度劳累。如果患者体力较好,也可以每天练习一次。
运动注意细节:
运动前准备:穿着宽松、舒适的运动服装和轻便的运动鞋。在练习前进行一些简单的关节活动,如转动颈部、腰部,活动膝关节等,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中: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动作幅度不宜过大,避免突然发力或扭转身体。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一般采用腹式呼吸,呼吸要深长、均匀。如果在练习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练习。
运动后:练习结束后,不要马上洗澡,尤其是热水澡,以免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可适当补充水分,休息片刻后再进行其他活动。
肿瘤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在身体和心理上都能获得极大的益处。不过在运动前,患者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根据自身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以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用药咨询、饮食指导、免费答疑,全国统一服务热线:18380396936
下一篇:肿瘤患者养生推荐:八段锦与内关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