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这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疾病,不仅侵蚀着患者的身体,其所带来的疼痛更是如影随形,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且最恐惧的症状之一,然而,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癌痛是能够得到有效缓解的。
癌痛产生的根源
要缓解癌痛,首先需了解其产生的原因。肿瘤细胞会释放如前列腺素、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
随着肿瘤不断生长,体积逐渐增大,会对周围的组织、器官以及神经造成压迫和侵犯。
例如,肺癌患者,肿瘤可能压迫支气管、侵犯胸壁神经,导致胸部疼痛;骨转移癌患者,肿瘤破坏骨质,刺激骨膜神经,产生剧烈的骨痛。
此外,癌症治疗过程,像手术创伤、化疗药物对神经的毒性作用、放疗导致的组织损伤等,也都可能引发疼痛。
药物镇痛:基石疗法
药物治疗是缓解癌痛的主要手段,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三阶梯止痛原则至关重要。
第一阶梯针对轻度疼痛,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它们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减轻疼痛,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
但这类药物有一定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溃疡等,所以在使用时需关注患者的胃肠道状况。
第二阶梯适用于中度疼痛,主要选用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常与非甾体抗炎药联合使用,能增强止痛效果。
第三阶梯针对重度疼痛,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等是主力军。
吗啡有即释片和缓释片,即释片起效快,可迅速缓解突发的剧痛;缓释片则能持续平稳地镇痛 12 小时左右,患者应按时规律服用,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有效控制疼痛。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可能会出现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医护人员会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如使用缓泻剂预防便秘。
非药物镇痛:辅助良方
除药物外,非药物镇痛方法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心理干预不可忽视,癌症患者常因疼痛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又会加重疼痛感,形成恶性循环。
心理治疗师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和疼痛,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可有效缓解疼痛感受。
认知行为疗法,教会患者运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患者先深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再缓慢呼气,重复几次。
同时,从脚部开始,依次紧绷和放松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能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减轻身体的紧张感,从而缓解疼痛。物理治疗也有帮助,热敷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缓解疼痛,适用于一些肌肉疼痛或骨转移疼痛患者,但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按摩则通过手法刺激穴位和肌肉,起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效果。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是将电极片贴在疼痛部位附近的皮肤上,通过调节电流刺激神经,干扰疼痛信号的传导,达到止痛目的。
生活调整:细节助力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也可通过一些调整来缓解癌痛。保持良好的睡眠十分关键,睡眠不足会使身体对疼痛更为敏感。
患者应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规律作息时间,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助眠药物。
合理饮食同样重要,营养均衡的饮食能增强患者体质,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
适当运动也有助于缓解疼痛,像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可促进身体血液循环,释放内啡肽等天然止痛物质,还能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但运动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劳累。
癌痛虽可怕,但并非无法战胜。肿瘤患者和家属要积极与医护人员沟通,了解癌痛知识,通过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等综合手段,一定能够有效缓解癌痛,提高生活质量,勇敢地与癌症抗争。
用药咨询、饮食指导、免费答疑,全国统一服务热线:13198549413